在全亞洲首屈一指的癌癥中心體檢是什么體驗?原來,這樣癌篩才有效!
發布時間:2021-08-16 編譯:盛諾一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2019年母親節,昔日的腦癱兒子,如今的北大、哈佛畢業生丁丁,在盛諾一家攜手鳳凰大健康舉辦的“點亮獻給母親的愛”活動中,獲得了大量網友的點亮支持,為媽媽贏得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日本防癌體檢。
在全亞洲首屈一指的癌癥中心體檢是種什么體驗?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主人公“鄒媽媽”來體驗…
癌癥篩查,真的很有必要
在鄒媽媽出發去日本前夕,丁丁曾經這樣對她說:“媽媽,您要身體健康,就是對我莫大的支持。”
這也是天底下所有兒女對父母的心聲,而保障父母身體健康,讓他們能夠提前預防、規避重大疾病的威脅,關鍵在于體檢。
踏上日本之旅的鄒媽媽
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從40歲起,國人患癌的幾率就顯著提升,按照85歲的理想壽命計算,人一生中遭遇癌癥的幾率是36%。一個七口之家,7人全都不患癌的幾率僅為4.4%,幾乎沒有多少家庭能夠幸免。
然而,由于國人的防癌意識薄弱,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什么樣的體檢才能發現早期癌癥,不同年齡階段、不同人群具體需要篩查什么。以至于大量國內癌癥患者一發現就是中晚期,生存率、治愈率大為降低。
正因如此,盛諾一家在2018年正式推出了“醫療級”體檢項目,希望通過整合美國、日本等醫療發達國家的優質“醫療級”體檢資源,向國人傳遞科學的防癌理念,減少不必要的生命損失。
即使是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早期發現5年生存率也能達到56.3%;早期局限性階段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達到99%(數據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這也正是本次盛諾一家攜手鳳凰大健康舉辦“點亮獻給母親的愛”活動的初衷。
通過上面的視頻,我們可以直觀看到癌研有明醫院的體檢過程。作為日本癌癥治療領先的醫療機構,癌研有明醫院對早期癌癥的檢出率遠高于東京平均水平,發現的癌癥患者病灶通常以毫米、微米計位。
癌研有明醫院是怎么做到的?
1.詳細的個人信息收集
鄒媽媽于正式體檢之前,在盛諾一家日本工作人員申老師的幫助下填寫了詳細的個人信息。其中就包括體檢者近一年來的檢查報告信息、既往病史、用藥史、手術史和家族病史等。
這個看起來“麻煩”的步驟,能讓負責體檢的醫護人員充分了解到體檢者應當規避的風險以及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從而更加精準地為體檢者提供解決方案,降低漏診的幾率,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健康建議。
盛諾一家工作人員指導鄒媽媽填寫個人信息
2.重視醫生的作用
在國內,優秀的醫生資源往往集中在臨床一線,體檢機構只能以擁有什么樣的先進設備作為賣點。
但實際上,設備是用錢就可以購買到的,大型體檢機構基本不缺設備,而是缺少能熟練而精準地操作設備、閱讀影像的人。同樣的設備由不同的人來操作,或者同樣的片子由不同的人來解讀,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在癌研有明醫院,負責實施體檢的工作人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學、技術人員,報告也由全科醫生來解讀,還有主任、教授級專家復核檢查結果,用“醫療級”的人力投入,換取高品質的體檢結果。
鄒媽媽在癌研有明醫院接受無痛胃腸鏡檢查
3.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
在各種癌癥的篩查技術上,癌研有明醫院一直在不斷創新,一方面提高檢查結果的精確性,另一方面盡可能降低體檢對人體的副作用。
比如子宮癌篩查。癌研有明醫院通過升級檢查方式,對宮頸和宮體同時進行細胞診,將診斷率可靠性提升到接近完美。而如果按照常規只制宮頸細胞診,則有一半的幾率漏診宮體部位的病變。
來源:癌研有明醫院
比如胃癌篩查。癌研有明醫院通過使用擴大內視鏡與NBI(Narrow Band Imaging)系統結合的新技術,能夠把影像放大到原大小的80倍,可以更清晰地觀察黏膜形態及血管網,有利于發現微小病灶。
左側照片為普通內視鏡,右側為放大80倍后的影像
再通過染色技術升級,讓影像顯示更加層次清晰,醫生也能更容易地看出端倪。在盛諾一家既往服務的癌研有明醫院體檢客戶中,即使是1毫米大的腫瘤病灶也被成功檢出。
左側照片為普通視野,右側為染色后的視野
再比如篩查早期肺癌的優選方式——低劑量螺旋CT。
這種檢查本來輻射就比普通CT要低,大約每次平均輻射量在0.61~1.50mSv(毫西弗),但癌研有明醫院通過多次調整攝影條件,在2016年將該院的低劑量螺旋CT輻射量降低至0.12mSv,對體檢者更加安全。
4.保障充足的檢查時長
鄒媽媽在癌研有明醫院體檢時,僅甲狀腺、頸動脈、腹部和乳腺的超聲檢查,就花了1個多小時,這在國內很難做到。
原因在于細致。體檢醫生在挪動超聲儀器時,幅度難以想象的小,步步為營;同時在檢查中輕聲告知體檢者不斷轉換各種角度,以保障沒有錯過任何死角。
體檢醫生在為鄒媽媽實施超聲檢查
對篩查苛求零疏漏,對服務不斷追求極致,這正是癌研有明醫院高檢出率的保障。
原來,體檢也可以很享受
在這家醫院,除了安靜、整潔的環境外,還有無數充滿人情味的細節,讓到這里來的體檢者感到被重視、尊重。
癌研有明醫院體檢中心
比如在更衣室中,擔心有體檢者不知道該如何更換體檢服,會有專門的圖片說明。
更衣室的換服說明
即使是小小的血壓測量項目,體檢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會耐心地一點點指導體檢者將手臂放到指定位置。
工作人員指導鄒媽媽將手臂放到合適的位置
在抽血環節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像國內抽完血需要用手按壓十來分鐘;癌研有明醫院的護士會為體檢者在針口處貼上一枚小小的醫用膠布,并進行包扎,打個繃帶,抽完血后完全不影響體檢者活動。
護士為抽血后的鄒媽媽包扎針口
婦科檢查也讓鄒媽媽大感詫異。椅子是可以自動調整的,有專門的簾子將體檢者和體檢醫生隔開。檢查完畢后,用來清理身體的干濕紙巾和衛生棉片隨手可取。這些細節的設置大大消除了婦科檢查的尷尬感。
婦科檢查的細節設置
還有一點和國內大不相同的是,在一些重要的體檢項目如胃腸鏡、婦科檢查完畢后,會有癌研有明醫院的消化道或婦科??漆t生,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解讀,并對體檢者的任何問題進行解答,等于一次體檢中多了兩次門診。
消化道??漆t生為鄒媽媽解讀胃鏡
日本對癌癥的“逆襲”
十幾年前,我們談癌色變。但是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癥再也不是那個令人束手無策的“絕癥”了。
癌研有明醫院體檢中心負責人土田知宏醫生在視頻中講道,癌癥已漸漸成為可以通過早發現、早治療實現治愈的疾病。
這一點,鄰國日本早已用事實驗證了其真實性:
在日本,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比中國更早進入癌癥高發期。日本的NHK電視臺甚至稱,“每兩名日本人就有一名癌癥患者的時代已經來臨”。
但是到2014年,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日本的國人平均壽命達到84歲,仍然再次站在了全球長壽國家的巔峰。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通過對日本勞動人員中的癌癥患者調查顯示,75%的患者沒有因為患癌而離職,其中又有80%表示他們的治療沒有影響現在的工作,兩者可以兼顧。
這表明,日本癌癥患者追求的不僅僅是“活下去”,而是要像正常人一樣“好好活著”。而幫助他們做到這一切的,就是:
早發現、早治療!
感謝鳳凰大健康欄目組對本文的大力支持,文中涉及鄒翃燕女士的視頻及圖文信息,均已獲得授權。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日本癌癥篩查,了解日本癌研有明醫院的相關體檢服務,或者咨詢國內有沒有這樣靠譜的體檢,可以聯系我們。
【盛諾一家】創立于2011年,是國內權威的海外醫療咨詢服務機構,擁有全球多家知名醫院的合作轉診協議。如果您想要快速辦理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出國看病、國際專家遠程會診等業務,歡迎撥打免費熱線400-875-6700進行咨詢!
特別提示:為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本文對重要內容和圖片進行了隱私保護處理。本文經用戶授權發布,版權歸屬盛諾一家和用戶本人所有。本案例未經盛諾一家授權嚴禁轉載或用作其他商業用途!
- 相關案例
- 最新案例
腫瘤??婆琶?(2023日本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2(2023日本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1(2023日本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6(2023日本醫院排名)